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热点 > > 正文

全网愤怒的“绿皮火车上最窒息一幕”:暴露了多少家庭对“苦难”的误解。

2023-09-01 11:00:38来源:腾讯网

全网愤怒的“绿皮火车上最窒息一幕”:暴露了多少家庭对“苦难”的误解。

最近网上爆出的一条视频,引起了很多网友吐槽。


【资料图】

视频中一位妈妈带女儿暑假出游,拍下了女儿坐绿皮火车的场景,因为没有座位,孩子只能站在过道里,后面实在支撑不住了,就坐在行李箱上,吃起了泡面,还得时刻注意避让周围的人来人往。

妈妈给视频的配文也是:“有困难要上,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。无座慢车,给我好几个白眼,下次继续。”

评论区有网友不解地问她:“为啥要买无座车票?又不是什么急事,出门提前规划啊。”

结果妈妈的回复到:

“我想,我吃过的苦,她也得感受一下”

“我还没让她捡破烂呢”

“体验一下”......

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苦难教育的本意,该是想让孩子早点接触生活的真相,以便增强抗压能力,将来少走弯路,少受生活的毒打。

可结果真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吗?

父母教育初心的背后,是否也隐藏着“只要孩子吃了我吃过的苦,就能理解我的不易”了的执念呢?

父母的“苦难教育”,

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灾难

打开各大社交平台,你会发现,有太多的家长,热衷于吃无意义的苦。

有人就分享了自己父母的迷惑行为:

“明明有电饭煲,妈妈偏要凌晨4点起床烧柴火煮饭,然后告诉我她很辛苦;

明明有洗衣机,妈妈偏要在冬天用结了冰的水手洗衣服,然后给我看她冻肿的手说她很苦;

明明有自来水,爸爸却要在40度的夏天去两公里外的地方挑水,然后因为中暑打电话骂我半小时,说都是因为我不孝。”

自己喜欢吃苦也就算了,这类父母还特别看不惯自己的孩子不吃苦,甚至上升到了情感绑架的地步。

比如说,有人因为午餐点了一份素菜,就被妈妈拉黑了。

18岁刚高考完的她,因为爸妈白天不在家,自己炒的菜又太难吃,有天她就在中午点了一份茄子煲仔饭。

妈妈知道后,不断地责怪:

“有钱了是吧?我们天天省,你就乱花。”

“你也知道挣钱多不容易,家里4口人用你的一份乘4。”

“开学之前自己解决,老子一直心里在滴血。”

魔幻的是,她们家根本就不穷,在市区有三套房和一辆四十多万的车,在乡下还有一块地。

就因为一份十几块钱的茄子饭,做母亲的就能把自己的女儿给拉黑、不断道德绑架。

有人给朋友过生日,一群人一起吃饭AA,她只花了45元。

开心地拍了个聚餐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里,没想到就收到了爸爸发来的消息:

“这是在哪里吃饭呢?好丰富,你这样吃是你花钱吗?是的话就是在吃你老爸的血。”

女孩感到心累,这已经不是她爸爸第一次这样了,每次都这样,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?

有人毕业旅行结束回家,第一次坐飞机,满心欢喜地跟妈妈分享自己坐飞机时看到的云彩。

然而,妈妈的话却让他一瞬间觉得,自己的世界黯淡无光:

“你过的富人生活,爹娘过的地狱生活。”

经常给孩子灌输这种“父母的牺牲”、“父母的付出”观念,长久以往,孩子会活在一种负疚感里,伴随着安全感的严重缺失。

每一点小小的快乐、每一刻短暂的满足,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负罪感,好像自己根本不配活得幸福。

长大之后敏感、自卑,什么都不敢要,总害怕亏欠别人,逐渐丧失主动追求幸福的勇气。

成熟的父母,

会放弃追求绝对的公平

很多时候家长在付出的时候,其实是在追求一种绝对的公平。

也就是说我做了什么,你也要回报我什么。

我卯足了劲“鸡娃”,你就不能成为一个普通人,甚至你还需要成为一个卓越拔尖的人来回报我。

如果孩子没有回报父母,或者回报没有达到父母期望的高度,那么孩子就被钉在了无形的耻辱柱上,扣上了一顶不孝顺的帽子。

这样的对立状态中父母能感受到的只有委屈,而孩子感受到的则是无以为报的压力。

放弃追求绝对公平,亲子关系才能步入正常的轨道。

想要孩子体谅父母的不易,

允许他跟自己一起面对

生活中我们总听到父母这样的声音:“孩子,你尽管好好学习,其他什么事都不用操心。”

我们也时不时看到这样的画面。大街上孩子对父母拳脚相加,只因为父母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。

每个孩子生来都不是“恶魔”,可有些孩子看似是来报恩的,而有些孩子却看似是来讨债的。

原因仅在于我们是否允许孩子从小和我们一起面对生活的苦。

在网上,看过这样一组故事。

第一个故事里,环卫工妈妈在高温下辛勤工作,10岁的儿子跟在后面给妈妈打扇,真是妥妥的一枚小暖男。

当被问及大热天怎么不在家吹空调时,儿子回答,我看到妈妈已经很累了。

视频中的妈妈讲,自己不但要打扫卫生,还要在小区兼值夜班保安。

妈妈也说儿子一放学就会来陪自己打扫卫生,值夜班。在家里也会帮她干活。

另一个故事里,同是环卫工的妈妈,因为没有达到青春期女儿,想买一部高档手机的要求,被拳打脚踢。

为什么相似的家庭,养出了截然不同的孩子?

就是因为女孩的妈妈只想不打扰孩子学习,平日里从未主动让女儿参与自己的工作。

只知道物质付出,没有感情的陪伴与交流。

所以,如果父母总以学习之名,将孩子挡在生活之外,那就不要指望孩子能体谅自己的不易。

还记得那张曾经火遍全网的亲子照吗?

一位男子,一手牵着小男孩,一手撑着肩上的重物,在台阶上艰难而行。

男子是一名搬运工,每天要搬运几百上千斤的货物。时间久了,手指和肩膀都已变形。

如今,画面中的小男孩已读初中,因为从小跟着父亲干活,亲眼目睹了父亲的不易与艰辛。

放学后就帮妈妈做家务,自己的事情也从来不让父母操心。

父亲一回家,他就马上给父亲递毛巾,为他擦汗。晚饭后,还会和父亲一起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。

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:

“爸爸,感谢你十多年风雨无阻的工作,养育了我。

希望你以后不要这么拼命了,所有压力我们一起分担。我爱你。”

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,就得允许他和我们一起经历生活。

只有当孩子在经历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,并在与父母温和有爱的互动中,才能真正看到父母的不易。

苦难在现实中是不可避免的,但对孩子真正有效的“苦难教育”不是盲目的逼孩子去吃身体的苦,而是教育孩子面对苦难时,不焦虑,不恐慌;

是挖掘孩子在“苦难”中的内驱力;

是允许孩子和自己一起直面真实的生活。

标签: